陆表环境与管理 Research Group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

English

首页 >> 主要成果 >> 媒体 >>

中国—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迎来新机遇

2025-03-19 | 编辑:管理员

        2025年1月1日,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。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,RCEP不仅为传统贸易提供强劲动力,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。在这一背景下,中国—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,双方有望借助RCEP框架深化数字经济创新合作,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:数字经济合作加速推进

        RCEP作为亚太地区首个包含数字经济章节的区域贸易协定,为中国—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提供了统一的规范体系,涵盖数字贸易、电子商务、数据流动等核心领域。这不仅提升了合作效率,也增强了跨境贸易安全性。

        在跨境电商领域,RCEP的实施促进了关税减免、通关流程优化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措施,使得双边电商合作进一步深化。近年来,中国—东盟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%,成为双方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。同时,移动支付的普及也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内数字经济的发展。例如,2024年,马来西亚PayNet与微信支付达成合作,已有200多万家马来西亚商铺支持微信支付,有效提升了跨境交易的便利性。在服务贸易方面,RCEP采取“负面清单”管理模式,进一步开放了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数字支付等新兴领域的市场准入。这一制度创新为中国—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
深化合作,共建数字经济生态圈

        中国与东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合作,近年来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,包括《中国—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实施行动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等。这些协议为双方在政策协同、规则对接和技术标准统一方面奠定了基础。

      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合作的关键领域。中国在5G网络、数据中心、跨境光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,有力支持了东盟国家的数字化转型。例如,中国企业在泰国、马来西亚等国推动5G基建和数据中心建设,提升了区域数字互联互通水平。同时,广西南宁的“中国-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”依托超1000P算力,构建了跨境人工智能平台,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。此外,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成为新引擎。中国与东盟在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强联合研发,为制造业和农业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动能。例如,中国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优化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链,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,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
人才培养,助力区域数字化转型

        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。近年来,中国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办学、学术交流、人才培训项目,如清华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硕士课程,以及中国科技企业在泰国、马来西亚设立的培训中心等。这些项目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数字经济人才,为东盟国家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智力支持。

展望未来:共建数字命运共同体

        在RCEP框架下,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不仅是经济融合的体现,更是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有益探索。未来,双方可在共建数字基础设施、推动跨境数据流动、加强数字治理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,共同构建开放、包容、普惠的区域数字生态。


陆表环境与管理 Research Group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

京ICP备2023001490号-1